娱乐

《请君》5个、《炽道》6个!为什么“多编剧”成主流?

2022-10-14 09:25:48 来源: 济南时报

《请君》5个,《炽道》6个,《少年派2》4个,《大考》4个,《苍兰诀》3个,《沉香如屑》7个,《猎罪图鉴》10个,更甚者还有《女士的法则》编剧署名多达十多个……在今年已播的电视剧中,打开各个剧目的主创表,像《幸福到万家》《天才基本法》《梦华录》一样,编剧席上只有一个署名的简直成了“清流”。为什么“多编剧”成了主流?新黄河记者对话业内人士,摸出其中的“门道”。

动辄五六个编剧

从今年初第一个引爆口碑的《开端》起,“多编剧”的现象在影视行业越来越普遍,但凡有些热度的剧集基本上都是多位编剧合作的结果。

《开端》不但有3个导演,编剧也请来了6个;前段时间让观众等了3年的《少年派2》也有4位编剧,而且,这部续集作品虽然保留了上一部的主要演职人员,但4位编剧却跟第一部没什么关系;同样是聚焦高考家庭的《大考》,演员阵容实力派云集,编剧阵容也有4位;今年暑假最火的《苍兰诀》编剧算不上多,只有3位,要知道平平无奇的都市爱情剧《原来是老师啊!》编剧多达6个,谭松韵、林更新主演的言情剧《请叫我总监》也有5个,张雨绮主演的家庭剧《加油!妈妈》则有6个编剧,更不用说让人咋舌的《女士的法则》,编剧那一栏里的名字多到让人一口气读不完。

多编剧合作就一定是“强强联手”吗?那可未必。多编剧不是2022年才有的新鲜事,2020年重金打造的《有翡》编剧多达9位,但豆瓣打分只有5.6,远不及预期;11位编剧联合出品的《女士的法则》,豆瓣打分也低至5.2。编剧多甚至一度与“烂剧”挂钩。

联合编剧作品和“烂剧”挂钩

演员要争番位,分主演、特邀主演、友情主演等头衔,如今编剧之间的名目也越来越多,总编剧、联合编剧、原创编剧、改编编剧、剧本编审、剧本策划,看得人眼花缭乱。多人组成的队伍,到底听谁的,才能给剧集做加法,而不是割裂,这就成了关键。

一直以来,杨紫都是业内著名的“爆款制造机”,此前的《香蜜沉沉烬如霜》《亲爱的,热爱的》都是年度爆款,不过今年由她和成毅主演的古装剧《沉香如屑》却“哑了火”,不仅没有超越前作,反而惹了不少吐槽。不少观众就把矛头对准了编剧,认为问题出在剧本上,由于编剧众多,致使该剧逻辑混乱,前后剧情接不上,甚至把观众绕晕。据了解,《沉香如屑》编剧一共有7人,担任总编剧的张鸢盎也是《香蜜沉沉烬如霜》的编剧之一。

同样是联合编剧的作品《良辰好景知几何》,也因为剧情引发过争议。该剧根据灵希小说《倾城之恋》改编而来,讲述性情桀骜不驯的将门之子萧北辰和落魄千金林杭景历经几重误会、波折,因爱蜕变成长,在烽火年代踏浪而行的故事。网友爆料,该剧编剧之间分工明确,有专门写男主成长线的,有专门写兄弟线、虐恋的感情线的,意图让每个观众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今年上半年,古装偶像剧《玉面桃花总相逢》的编剧团队和导演团队分成两个阵容在豆瓣上斗得不可开交,引发了网友关注。因为这部剧本身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并不高,很多吃瓜观众甚至很难结合剧情理出谁是谁非,但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部古装甜剧居然起用了足足9个编剧,立马成了大家嘲笑的重点。

对于国产剧“多编剧”的趋势,很多网友表示不看好,“多编剧,算了吧,他们各写各的,怎么统一?”“一个编剧写不出来,多个编剧群魔乱舞。”“这样可以迷惑观众,寄刀子也可以多几个人平摊一下仇恨值。”“他们是一人写一句吗?”

多编剧是如何造成的?

以往的影视剧多是一位导演、一到两位编剧,为什么近几年多编剧成了行业大势?

一位业内人士向新黄河记者分析了几个原因,在他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影视剧多是在平台主导下推进,影视剧本的创作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编剧,会拿出个一年半载来闭关创作,交出完整剧本就可以了,而如今的剧本创作更像是流水线,买一部小说或剧本来,有人负责写梗概,有人写大纲,还有人写分集剧本。一位主要的创作者担任总编剧,其他编剧负责各个部分的创作,每当有新创作者加入,编剧名单上就会增加新的署名,这还不包括没有署名权的‘无名英雄’。”

他还表示,现在行业寒冬,很多影视剧作品面世之前大多要经历一波三折,编剧写来写去也不一定让投资者满意,于是经常会出现项目撤资、导演换人、编剧换人的情况,最后出来的作品就成了一个多人署名的联合编剧作品。

更不用说,导演有自己的编剧团队,有些演员也有自己的编剧团队,对于不满意的剧情和人设,拍摄中还会改写,编剧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比如某知名编剧曾经透露一部作品的剧本创作过程,一开始的投资方是A跟B,后来又加入了C,C也要求按照自己的意图来,于是带编剧进了剧组执行他的意图。”“还有的演员,我就不说谁了,一般是比较大牌的,会带自己的编剧进组,根据人设来设计一些剧情,方便后面的营销,中间就要不断改剧本。”

“烂剧”的锅不能只让编剧背

济南本土编剧张靓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多编剧现在在业内非常普遍,她自己的从业经历中就多次遇到过。

“有一部剧本来是找了一位大牌编剧,但是这位编剧年纪比较大了,一个月确实写不出三四万字的东西,所以就找到我这样一个写东西快、性价比比较高的编剧来协助他,但是后来导演进组了以后,又带来了3个编剧,最后这个作品就成了一部5个编剧署名的作品。”她还表示,其实并不是所有署名的编剧都参与主要剧本创作,“有些导演是要给他的编剧饭吃,他们只是在拍摄中做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

“还有我前年接的一个项目,当时是北京一家影视公司让我过去修改剧本,那个剧本之前的编剧其实已经写完了,可能是平台提出了很多意见,那个编剧都改麻木了。后来导演也带了两个自己的编剧过来,最后公司在和导演的博弈之下听从了导演的安排,就没跟我合作,但是那个剧其实播出后没改多少,我也参与了原剧本创作,所以编剧也挂了我的名字。”

张靓还透露编剧中也存在“大小合同”“阴阳合同”的情况,“多编剧”的存在为一些项目负责人带来层层利润。“举个例子说,有个影视公司的老板看中了我的剧本,派项目负责人来跟我谈,比如签8万元一集,但是这位负责人要抽成3万元,所以我可能会拿到5万元一集。但是后面的剧本创作过程中,公司、平台或者后期的投资方还有可能带自己的资金跟编剧过来,这位负责人也有可能会在这些编剧身上继续抽成。”

编剧越多,剧越容易“烂”?这个锅不应只让编剧来背。张靓爆料,有些制片人根本不是为了创作好作品去挑选剧本,“很多审核过的好剧本送上去,制片人都不喜欢,最后签约了一个很普通的作家的小说,居然卖到了400万元,对那个小说作者来说,能卖100万元做梦都能笑醒了,可想而知这背后的操作。有些公司买了这种烂尾项目来,并不是冲着小说本身的内容去的,有可能就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再找编剧团队执行,其实根本执行不下去。找一波编剧改了不行,再找一波改还不行,是故事核心起点太差了,找谁改也改变不了这个项目最终的结局。”

编剧也是打工人,尤其是在平台作主导的当下,很难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但知名的编剧很少会有联合署名的情况,《幸福到万家》编剧只写了一个赵冬苓;《人世间》写了3位编剧,主要编剧是王海鸰和她的儿子王大鸥,在最后又加了原著作者梁晓声。

中国有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还有俗语“厨子多了煮坏汤,木匠多了盖歪房”。联合编剧,在美剧中应用更加广泛,却是当下中国影视剧创作中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方式带来了效率的提升,让影视的剧本创作环节实现产业化,但从目前出现的问题来看,这种方式还需要合理运用、合理统筹。

热门资讯